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广州可以第一个落地微信城市服务?

2015-11-17 萤火科技 萤火新媒

公司前后签约了70家智慧城市,但广州是第一个落地的城市。


第一个城市服务能够落地广州,除了微信团队身处广州,获得地方上的大力支持之外,与广州市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(简称广州政务办)不无关系。


在微信城市服务这个概念还没有提出来之前,广州政务办就对微信团队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:能不能把广州不同部门申请的服务号内容,跨服务号整合在一个服务号里面?目的很简单,统一广州政务服务的统一入口。


广州政务办认为,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构政府服务,需要把面向群众的多种服务能力有机整合起来,以抑制的标准和体验,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布出去,无论老板姓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、什么渠道,所能享受到的政府服务是一致的、公平的、清晰的,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体验。


但是,要办政务服务搬到微信上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


第一个痛点是:业务流程无论线上多么流畅,现在都有一个绕不开的痛点:现场核查原件。
广州政务办采取的是强执行力整合能力,要求各个部门优化内部的流程,站在公众体验的视角设计服务,而不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,更不能预设完美的IT流程,或者直接把原有流程搬到网上。
第二个痛点是:服务标准化
公共服务只有标准化后,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。统一入口整合的过程,也是对各委办局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流程重新标准化、规范化的过程。
这其中有三个关键点:1、入口标准化;2、业务流程标准化;3、IT系统标准化。
第三个痛点是:人的真实身份认证
没有人喜欢在使用城市公共服务的时候,在不同的部门公众号重复输入相同或不同的验证信息。广州政务微信号中,通过账号绑定已经可以实现身份的统一认证,市民绑定个人信息后,就可以获得直接的服务,比如说可以查看办事进度。
在广州政务办看来,集中化的城市服务平台、统一的业务技术规范和市民真实的身份认证,这三大基础组件是运行城市服务的必备条件。
那么,广州微信智慧城市实现了什么?



广州政务办的规划是:政务服务、公用事业、金融服务、高频信息查询服务等与个人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内容,都可以在城市服务中直接获取。
在服务项目上,广州政务办挑选的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保、医保、民政、残联、公安等五个部门的业务以及公积金服务。
除了政务服务之外,那些非政府的公共事业服务(例如水电煤气、银行、公积金关系等民生项目)以及个人生活服务(比如网购、快递、娱乐、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),则希望通过整合第三方商业机构服务能力接入。
现在在广州,市民有个驾照过期重办是可以全程在微信上解决的,新证、签字会有EMS给你送上门;收到罚单可以直接用微信支付缴纳罚款;粤通卡的充值和购买是不需要去找营业厅的,利用微信就能在线上完成;看病也不难,挂号能直接挂到医生的名字上,住院床位甚至体检都可以在线预约……
接下来,怎么它是如何做好城市服务的智慧管理呢?

互联网重构智慧城市的除了改善服务体系之外,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就是开放。广州政务办实现的解决方案是把政务服务能力进行封装,然后在与社会力量、参与者结合。
从数据价值的角度讲,政府单纯的数据共享没有价值,怎样才能让数据变活,实现共享和业务协同,才是开放的真正价值。
比如,当12345市长热线接到市民投诉某企业的电话时,有关企业的基本情况、诚信信息就会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。当群众对企业的投诉是有效投诉时,这些数据就会被反馈给企业信用记录部门,在企业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之间存在业务逻辑关系,由此在12345热线平台、工商企业信息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之间实现了业务逻辑的有效连接。
这就是广州政务正在积极推动建设的政务服务平台目标。
在《微信力量》里面,对广州微信城市服务做了全面的记录和解析。

改革必然伴随着阵痛,广州政务办是如何解决这些阵痛的?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统一入口?如何通过高频词的政务需求撕开服务的口子?
最后,商业和公共利益的博弈当中,城市信息服务体系运营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互联网公司?
《微信力量》连接微信生态伙伴,城市服务的篇章中,你又有哪些机会,去书中寻找答案吧。
更多细节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翻看《微信力量》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